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在甘蔗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取得新进展 联合发起全球倡议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在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并发布了甘蔗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全球倡议。论文以“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 on Genomics-guided Sugarcane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在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并发布了甘蔗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全球倡议。论文以“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 on Genomics-guided Sugarcane
李奎,1963年5月生,湖北省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武汉大学分相继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6年-2003年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1年-200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全职访问教授。2004年-2020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
小麦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影响着全球的粮食安全。然而,小麦的生产受到多种病原菌的挑战,如锈病、白粉病等。顶芒山羊草(Aegilops comosa,2n = 2x =14,基因组为MM),作为小麦的野生近缘种,对多种病虫害具有优良抗性,为小麦抗
基因组 scientific 山羊草 2025-01-08 00:24 22
近年来,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的普及,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全面分析人类及其他物种的基因组数据。然而,人类基因组中约98%的区域为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s),它们
在全球化的时代,传染病对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持续的威胁。从新冠病毒(SARS-CoV-2)到流感病毒(H3N2),再到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这些病原体展现了
小麦族作为禾本科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类群,涵盖大麦、小麦、黑麦等重要作物以及众多关键的牧草资源植物。基因组结构变异通常会引起物种遗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是推动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尽管先前的研究已经对小麦族基因组结构变异进行了探索,但仍有一些未解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 - 1827 年)作为极具影响力且广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其作曲与钢琴演奏生涯深受健康问题困扰,诸如渐进性听力丧失、反复出现的胃肠道不适以及肝脏疾病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贝多芬头发进行基因组分析,揭示其疾病潜在的遗传及感染性病因
福利公告:为了响应学员的学习需求,经过易生信培训团队的讨论筹备,现决定安排扩增子16S分析、宏基因组、单物种转录组、单菌基因组的线上/线下同时开课。报名参加线上直播课的老师可在1年内选择参加同课程的一次线下课 。期待和大家的线上线下会晤。
● 本研究利用27个中西方猪基因组,构建了迄今为止包含个体数最多的猪图形泛基因组。在此基础上,对598个个体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结构变异检测发现,结构变异与猪的抗逆性和重要经济性状的形成密切相关;分析发现BTF3是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为理解
福利公告:为了响应学员的学习需求,经过易生信培训团队的讨论筹备,现决定安排扩增子16S分析、宏基因组、单物种转录组、单菌基因组的线上/线下同时开课。报名参加线上直播课的老师可在1年内选择参加同课程的一次线下课 。期待和大家的线上线下会晤。
近日,华中农大棉花遗传改良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Epigenomic and 3D genomic mapping reveals developmental dynamics and subgenomic asymme
在细胞间期,染色质丝在细胞核内的组织结构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区室化。在此基础上,condensin II 帮助各条染色体盘踞形成染色体疆域(chromosome territory);而cohesin 则在DNA上滑动,挤出染色质环,并与CTCF蛋白共同介导形
在细胞间期,染色质丝在细胞核内的组织结构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区室化。在此基础上,condensin II帮助各条染色体盘踞形成染色体疆域(chromosome territory);而cohesin则在DNA上滑动,挤出染色质环,并与CTCF蛋白共同介导形成染
2024年12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钱前/商连光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of Plant Super Pangenomes: Demand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以茄科物种的46个高质量基因组为基础,构建了茄科跨物种泛基因组,探究了种间演化尺度下基因组的变化特征和机制,以及多拷贝基因的功能分化等,为茄科物种的比较进化研究和功能基因的挖掘与育种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5年2月3日(大年初六.立春),我们将在江西赣州会昌和君小镇相聚,共赴“遇见·预见”基因组医学与生命健康开年演讲。这是一个属于思想碰撞与躬身实践的年度盛会。今年以“基因组医学驱动新生长”为主题,特别聚焦医院和医生的需求:如何用基因组医学提升医院竞争力?
近年来,小核酸药物因特异性强、设计简便、研发周期短、靶点丰富等优点,成为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小核酸药物专指靶向作用于RNA或蛋白质的一类寡核苷酸分子,包括ASO、siRNA、aptamer、sgRNA、miRNA等,其中ASO作为小核酸药物领域发现最早
来自华侨大学医学院基因组学研究所的Ye Cai, 1Huifen Cao, 2Fang Wang等多名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mplex genomic patterns of abasic sites in mammalian DNA revealed by
大约5万年前的“走出非洲”是现代人(modern humans)演化的关键环节[1],该过程伴随着盘踞在欧亚大陆西部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的灭绝,以及尼安德特人DNA片段到走出非洲的现代人基因组的“渗入(大约占1-3%)[1]–[3]”。这里
近年来,小核酸药物因特异性强、设计简便、研发周期短、靶点丰富等优点,成为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小核酸药物专指靶向作用于RNA或蛋白质的一类寡核苷酸分子,包括ASO、siRNA、aptamer、sgRNA、miRNA等,其中ASO作为小核酸药物领域发现最早